当前位置:详情

26

2020.10

陈金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黄楦槟月记20.7理气和胃法治疗咳嗽
浏览:1845次时间:2020.10.26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黄楦槟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理气和胃法治疗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情况。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窒塞,上逆为咳。若病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者病延及肾,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而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若转从寒化,则可表现为寒痰咳嗽。至于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陈师云:咳嗽的原因主要在肺,却又不局限于肺。因肺脉起于中焦脾胃,寒冷饮食入胃则循经脉上至于肺。内外之寒相合并伤于肺,致使肺司宣降功能失常,上逆而咳。说明其他脏腑的病变会影响到肺,进一步告知我们治咳不只是要治肺,也要考虑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对肺气宣降的影响。

验案:

患者吴某,女性,50岁,“反复咳嗽2月”,曾行肺部CT检查未见异常。经止咳化痰西药治疗,症状无好转。遂转诊我科,症见:患者咳嗽,痰多,质清稀,夜间为甚,时有胃脘部胀闷不适,嗳气,二便尚调。

查体:舌质淡,苔浊,脉弦细。

诊断:咳嗽

证属:痰浊中阻

治法:理气和胃,健脾化痰

方用:香砂六君丸加减

药用:木香6     砂仁5 (后入)   半夏8

陈皮6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甘草3          莱菔子15

7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无胃脘部不适,无嗳气,效不更方,原方再进7剂,随访,患者已无咳嗽咳痰。

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胃失和降,脾运化功能失常,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发为咳嗽咳痰。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现代医学,消化功能异常,胃排空功能下降,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部,从而出现咳嗽,甚者可出现哮喘。

本患者咳嗽咳痰,但有胃脘部不适,嗳气,故考虑脾胃功能异常,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选用香砂六君丸加减,理气和胃,健脾化痰。方药对证。故能取效。

临床工作中,我们治咳不只是要治肺,也要考虑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对肺气宣降的影响,从而做到根据不同的病位病症而选取不同的药,使药正确归经,才会收到良好的功效。同时,应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中西医互相参考,才能对一些少见、难治的咳嗽取得治疗效果。

 

    评语: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治疗咳嗽,首先想到肺部的因素,然而也不能被这习惯性思维束缚,咳嗽的原因有很多,临床应仔细观察,审证求因,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