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7

2024.10

李灿东教授临证案例——便秘
浏览:94次时间:2024.10.17

俞某,女,58岁

2019年10月08日初诊


主 诉:排便不畅反复发作10余年。
现病史:排便不畅,10余日一行,质硬色棕,需靠药物辅助,药后排便仍7-8日1行伴腹胀,矢气较频,气味臭秽,小便尚调,纳寐尚可,口干不苦,口渴欲饮,素易疲倦,舌体偏小,色淡红稍暗边有齿痕苔白厚,左脉滑,右脉滑稍弦近数。
处 方:增液承气汤加减
枳实10g,川朴10g,肉苁蓉10g,
生地15g,玄参12g,麦冬12g,
甘草3g ,生大黄(后下)10g,
 X 12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复诊(2019.10.22):患者诉排便较畅,日行1次,便质正常,停药后便量稍减,无再腹胀。嘱生活方式调理,心理调适,适当运动例如八段锦,饮食清淡,慎食辛辣,保持通便习惯。

体会

体会:本案患者就其临床表现而言,病因病机当为胃肠积热、津液亏虚。思其病因源于患者平素饮食辛辣、食醇酒厚味以致胃肠积热,他医予通便药物治之。药后大便虽通,但肠中积热未去,故症状反复;若此时适当调理本有好转向愈之机。然患者每遇便秘,皆以药物辅助通便,久则便秘愈甚且津液亦虚。故患者大便10余日1行,在药物辅助下尚可排解,但亦7-8日1行,且腹胀矢气、便质坚硬。津液亏虚,清窍失养,则口干欲饮、易感疲倦。舌体偏小,色淡红暗、苔白厚见齿痕、脉滑近数为肠腑积热,津液亏虚之征。

故其治法当遵吴鞠通“助水行舟”之法,选增液承气汤加减治之。方中玄参、生地、麦冬增液生津,生水载舟;肉苁蓉润肠、大黄泻热通便,枳实、厚朴行气助运,甘草调和诸药,防其峻下太过;方药切中病机,故服药后症状改善。

启发:关于便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太阴之厥……后不利”,“热气留于小肠……故痛而闭不通矣”,“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不能大便,取足太阴”等相关记载,其多从症状论述,有“大便难”、“后不利”、“闭”、“大便不利”等诸多称谓。东汉张仲景将此病分为阳结和阴结,开创便秘辨证论治先河。清吴鞠通提出“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其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发展出增液承气汤等衍生方,用于治疗各种便秘。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作息、饮食不规律,便秘也成为现代人常见疾病之一,西药辅助通便短期效果往往显著,但随着长时间的应用,往往会加剧便秘的程度,最后发展为习惯性便秘。中医学基于整体观念,通过辨证,因人、因食、因地制宜,对于改善便秘情况、避免习惯性便秘的发生疗效显著。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