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2

2024.11

李灿东教授临证案例——丹栀逍遥散案
浏览:186次时间:2024.11.12

余某,女,43岁,2020年09月29日初诊。

主诉:反复左侧乳房疼痛1月,加重1日。

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乳房阵发性刺痛,晨起尤甚,未予重视及治疗。昨日疼痛加剧,持续全天,故来求诊。辰下症见:左乳刺痛,时有发作,胸闷隐痛,胃脘胀痛,饥时尤甚,进食则缓,夜寐欠佳,夜不交睫,需依“安眠药”而入眠。平素情绪忿郁、焦虑,急躁易怒,口无干苦,怒时自服“逍遥丸”,牙龈疼痛,倦怠乏力,纳食稍差,小便尚调,大便日行而后重,便质稀溏,面色晦暗,舌淡红,舌尖点刺,边有齿痕,苔白稍厚腻,脉细稍数。

月经史:14岁初潮,2-5/30天,LMP:2020年09月04日,月经量少色暗,无血块,经行腰酸、头痛、腹痛,经前乳胀。

既往史:2020年08月01日于福建某三甲医院体检发现“1.乳腺结节;2.室性早搏”,未予重视及治疗。

西医诊断:乳腺小叶增生

中医诊断:乳癖(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泄热,健运脾气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牡丹皮8g      栀子8g         柴胡10g

白芍15g       当归10g       茯神15g

白术12g       薄荷6g后入      陈皮10g

姜半夏10g    夜交藤15g    甘草3g

×12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二诊:2020年10月13日,药后左乳刺痛、胃胀痛缓解,但未尽除,精神大振,LMP:2020年10月05日,量稍增,色黯淡,行经2日,头痛缓解,小腹隐痛,乳房稍胀。面色稍暗,舌暗边有齿印,苔薄微黄,脉弦稍滑。效不更方,守上方去陈皮、姜半夏,加用蒲黄6g、五灵脂6g,再进12剂,煎服法同前。2周后复诊,左乳刺痛明显缓解,情绪改善,后继续定期复诊。


体会:本案患者以“左侧胸部刺痛”为主症,年逾不惑,病者查知“室性早搏”病史,且自觉胃脘胀痛,因而在诊治过程中需排除“胸痹”可能。由于胸痹多为闷痛、绞痛,常伴有反射痛,四诊合参,辨其病为“乳癖”无疑。辨其人,平素多郁,乃肝郁之体。《外科正宗》言:“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辨其机,女子乳房属胃,乳头属肝,女子平素多郁,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气滞瘀阻脉络,则生乳癖。再辨其症,肝气郁结,疏泻不利,故见精神忿郁,急躁易怒,多思多虑,夜寐不佳;气滞不通,不通则痛,发为胸闷隐痛;气机不畅,肝胃不和,故见胃脘胀痛;肝郁化火,故见牙龈疼痛;肝木乘土,故见纳食不佳、大便稀溏而后重等肝脾不调症状。气滞日久则瘀血由生,故见面色晦暗,月经量少色暗,且伴有痛经和经前乳胀。妇人症状虽杂,但综观全案,其病在肝,在脾,辨其证为肝郁脾虚所致。

百病生于气也。肝脾处于中焦,无论是位置和功能上都有着“枢机”的作用,对气机升降出入,具有重要影响。在治疗上,吾师从肝郁脾虚这一基本病机入手,方选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兼顾清热。方中柴胡为君,疏肝解郁;归、芍相配,补血活血柔肝,与柴胡配合,补肝体而柔肝用;白术、茯神、甘草健脾益气,实土御木;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配合丹皮、栀子,透达肝经郁热;加上陈皮、半夏化痰以助脾运。二诊时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情绪改善,但仍有面色晦暗,舌暗边有齿印,苔薄微黄,脉弦稍滑。加用失笑散,以达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效。

医案整理:翁舒珅 王章林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