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医 案
指导老师:陈金水 继承人:童铷烯
时间:2020.3.24 地点:门诊中医科
余xx 男 78岁
初诊;尿道口、肛周烧灼感4个月,下腹部胀痛不适,外院以“阴虚、气虚治,症状改善不显著,我院抗感染治疗症状反复,日排大便3-4次,量不多,纳寐可,二便调。
查体:舌暗红苔稍浊,脉缓、滑细
中医诊断:气淋病(湿热下注、膀胱滞涩)
西医诊断:泌尿系统疾患
方药:葛根15 黄芩9 黄连5 乌药10
牛膝10 炒苍术8 黄柏6 车前子布包15
金银花15
×7剂 水煎服,日一剂
按:泌尿系感染是主要以尿频、尿急、尿痛或尿道口灼热伴腰痛、小腹坠胀、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等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在中医学属淋证,首见于《素问》。《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中称其为淋秘,其病机为热在下焦。淋证病因常见有外感湿热、饮食不洁、情志郁怒、年老久病等,分为气淋、劳淋、热淋等。陈老师认为老年人气血阴阳趋于虚衰,无力推动、化生,从而加重湿、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堆积,这些病理产物郁而化热,出现湿热(或夹瘀)下注膀胱,就发为淋证。单一清热利湿之药治之,早期或可显效,然不能根除,而导致病邪卷土重来,其病机呈虚实夹杂,淋证的治疗应辨明发作期与缓解期,尤其是慢性复发性老年泌尿系感染。《诸病源候论·热淋候》云: “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胞中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急性发作期重在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法,常用方有八正散及淡渗利水之品,如淡竹叶、玉米须、车前草、瞿麦、萹蓄、白茅根等,所谓“淡者能利窍能渗泄”,使热从小便出,通因通用。瞿麦苦寒沉降,性滑利,善利小肠而导热下行,黄元御谓其“利水而开癃闭,泻热而清膀胱”;萹蓄善下行利水,清膀胱湿热。二药伍用,清热通淋止痛效佳。急性症状基本控制后为减少疾病复发,则应根据机体正虚的情况。
指导老师批阅:《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膀胱的气化与开合。辨识的要点是每种淋证的各自特征。因淋证为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故应避免辛温之品。至于淋证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属忌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