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25

2019.10

陈金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童铷烯师承作业月记19.10
浏览:1449次时间:2019.10.25

附件6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童铷烯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关于痛风的中医诊治一些体会总结。痛风为痹证的一种,又称“白虎历节”。由于疼痛较剧,故被视为痛痹(《医学正传》)因疼痛游走不定,又被视为风痹(《景岳全书》、《张氏医通》)。该病系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所致。历代医家将痛风分为虚证、实证两大证型论治。实证痛风是风寒湿乘虚而入,流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为新受之邪。症见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常兼“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等。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福建名医陈修圆主张用五积散治之。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中散寒,共除内外之寒;苍术、厚朴、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以除内外之湿;当归、川芎、芍药活血通络,枳壳、桔梗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以使气血流畅,使以甘草和中,配合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有除湿散寒、调气活血之功,故能用于实证痛风患者。在临床验证对于一些体质较为壮实的年轻、新发患者效佳,病情迁延的患者辨证准确情况下也有良效。

     虚证痛风多因素禀不足,或痛风病久失治,致气血亏虚,经脉失养,络道不利所致。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

偏血虚则常兼面色无华,心悸失眠,手足拘挛,舌质淡,脉细等症。陈氏主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用四物汤加黄芪、防风、秦艽、桑枝、红花、炙甘草等品养血熄风,通络止痛。偏气血俱虚则常兼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自汗恶风,舌质淡白,脉沉细弱等症,宜益气养血,和络止痛,方予十全大补汤加桑寄生、防风、竹沥、姜汁。此种痛风,非大补气血而不能奏效,故陈氏指出“痛风久不能愈,必大补气血之本,切不可徒用风药。”

    需要注意的是化热、生痰、伤阴三大变证。化热:风寒湿三气郁而不得发泄,郁久则化热,症见关节疼痛,或局部红肿灼热,多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舌苔黄燥,脉滑数等。治宜泻热,可选加金银花、木通、钩藤、刺蒺藜等配合主方治疗。生痰:热则灼津为痰,痰浊阻络,症见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治宜化痰清热,可选加制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贝母等配合主方治疗。伤阴:若素体阴虚,复为外邪所侵,或痛风日久,过服辛热之药伤阴,致肝肾阴虚,筋骨失养,症见疼痛反复发作,腰脊酸软,上肢不能高举,下肢不能抬起,全身无力,男子梦遗,女子月经不调,或头晕耳鸣,舌质红,脉细数。治宜补肾填精,柔肝熄风,陈氏主张选用黄芪、玉竹、黑芝麻、当归、菊花、潼蒺藜、阿胶、炙甘草之类。

    痛风、痹证有别,病因各异。辨病要点明确,以症识病。强调辨证,用药选取准确。尽量做大以上几点,才可以有好的治疗效果。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