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1

2020.04

陈金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黄楦槟月记19.12情志病
浏览:5724次时间:2020.04.11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黄楦槟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陈老师治疗情志病经验

情志是传统医学对西医情绪的特定称呼,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中医称谓。

情绪与情志的区别:

情绪关注的是正常人的正常情绪,而中医情志更侧重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变化状况对情绪的影响或者情绪的变化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影响。中医的情志概念以五脏的精气和正常生理活动为基础,是人体正常脏器功能的外在表现,主要涉及七情、五志和五神等内容。

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

现代认为情志病是持续的、恶性的情志刺激为原因或因此诱发的,引起人体气机逆乱,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以情志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同时也包含疾病过程中的情志变化,主要渉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陈老师治疗情志病强调以下几点:

一、注重调养心神:清净养神、立志养德、性格乐观开朗、保持心理平衡。

二、重视调摄情志:

节制法: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疏泄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会,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

转移法:又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

三、用药经验:

1.安神药物

滋养安神药物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忧虑太过、心神失养或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惊悸、健忘、虚烦不寐等病证。此类病证多属于虚证,常用药物有生地黄、知母、麦冬、当归、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

2.开窍药物

情志疾病中由于剧烈的情绪波动,导致气机逆乱,痰浊内生,常运用芳香开窍的药物醒神开窍,用于治疗神昏窍闭等病证。常用的有麝香、冰片、石菖蒲、苏合香等。

3.理气药物

用于治疗气滞、气逆等病证。气滞多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所致,需行气解郁散结,常用药物有陈皮、厚朴、木香、积实、香附、小茵香等。气逆多因恼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所致,其气横逆或上冲,治疗时需降气平冲,常用药物有丁香、柿蒂、旋覆花、沉香等。

4.活血药物

气机不畅易导致血痛,情志疾病的治疗常使用活血化癖药物,通利血脉、祛痪止痛,主要用于血行不畅、痪血内结等病证。常用活血祛痪药物有川芍、红花、桃仁、赤芍、丹参等。由于疲血引起的出血者治疗时,需在活血祛痪的同时加用止血药物,如仙鹤草、艾叶、侧柏叶、茜草、棕搁皮等

5.祛痰药物

祛痰药物可以消除痰饮,主要治疗各种痰证,亦常用于情志疾病的治疗。情志内伤,造成气机紊乱,导致津液输布失常,加之肺、脾、肾等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功能失调,使得痰浊内生。常用药物有半夏、胆星、芥子、瓜蒌等。

6.调肝药物

调肝指用理气舒肝或养血和血药为主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作用的方剂。主治肝郁气滞,肝体失养等病症。

肝主疏泄,“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劲,喜条达,但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墙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张秉成《成方便读》),发挥调畅情志,疏泻气机的作用。常用的有柴胡、郁金、香附等。

 

老师评语:

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易过猛,在实证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胃,在虚证治疗中,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