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记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黄楦槟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陈老师治疗神经官能症经验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神经血循环衰弱症或奋力综合征、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国外称为神经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或神经性循环无力症或高敏症等。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大多发生于青壮年,20岁~40岁者最多,也可见于高中级白领、空巢患病中老年人、心梗中风后患者、甚至是某些青少年,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本病体检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特征,症状尽管表现很重,但预后良好。
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神经功能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常与心胆气虚、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阳不振、水饮内停、心血瘀阻等因素有关。除心脏本身气血阴阳失调外,还和肝、胆、脾、胃、肾的功能失调有关,而情志因素如精神刺激、事不遂愿或恼怒忿恨等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1.心胆气虚 多发生于素体心胆虚怯之人,或大病久病之后,心气不足,子病及母,胆气亦怯;或肝胆气虚,木不生火,心气亦虚,皆可引起心胆两虚。 2.心脾两虚 多因久病虚弱,或思虑过度,或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损,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发为本病。 3. 阴虚火旺 久病体虚,疲劳过度,遗泄频繁,伤及肾阴;或肾水素亏,水不济火,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本病。 4.心阳不振 或因心气、心阴大伤,气虚可以及阳,阴损亦可及阳;或大病久病之后,阳气虚损,无以温养心脉,以致神不守舍,心悸不安。 5.气滞血瘀 多为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疏泄失职,胸阳不展,血脉失和,心血瘀阻,心神失养而发病。 6.痰浊内阻 多因过食肥甘厚味和醇酒乳酪,损伤脾胃,脾虚无以运化水湿,湿聚成痰,痰浊内扰而发本病。
本病的中医病机主要涉及虚实两方面,虚力气、血、阴、阳的亏虚,导致心脏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实则多为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饮邪上泛,以致心脉不畅,心神失宁。
陈老师注重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较西医而言更具有独到的优势。
验案:孙××,女,60岁。“反复心悸半年,加重2周。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心悸,查动态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予“谷维素”口服,症状无改善。近2周来心悸加剧,精神疲乏伴胸闷不舒,头重昏蒙,口干口苦,心烦急躁,食欲睡眠欠佳,二便尚调。于诊所口服“生脉散”为主的补益中药,症状无好转。遂求治我科。
查体:面色少华,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HR 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
中医诊断:心悸,证属:痰热扰心。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 黄连6, 竹茹15, 枳壳10, 陈皮6,
法半夏10, 茯苓15, 酸枣仁15, 远志10,
甘松10 炙甘草10。
7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心悸症状明显减轻,无胸闷不舒。继原方服5天,告愈。
按:患者素体不足,饮食不节,嗜食烟酒及肥甘厚腻,日久脾胃受损,运化失司,痰热内生,痰热扰心,发为心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扰心之象。故予温胆汤为主清热化痰,加用宁心安神药物,症状缓解。前医使用生脉散不能取效,是因前方不对症,一看心悸就认为是虚证。另处方中使用甘松,是现代药理学研究,其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老师评语:
心脏神经官能症,无论虚实均可见。临床上这类患者多有心悸症状,切不可看到心悸,均认为是虚证,应仔细辩证,分清虚实,准确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