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6

2023.08

李灿东:《中医健康管理学》——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临床要求
浏览:41次时间:2023.08.16

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临床要求

(一)中医健康教育

1.医护人员

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在临床上对医生而言,要求医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掌握药物的四气五味,功效及配伍,同时也要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做到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症结合。医生借助医院的平台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发挥和普及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益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及恶化。对于护理人员,要求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疾病的后期恢复工作,例如对于脑中风患者,要求学习和掌握一些保健按摩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益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家属要时常与患者沟通,锻炼语言恢复能力,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在用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护理。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也要有所不同,要求护理人员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

2. 社会及行业

中医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医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影响到中医健教育的预期效果能否达到,间接影响到中医行业的发展。中医健康教育模式的确立,首先明确健康教育模式旳目的,主要是传播中医健康保健知识、适宜技术,并开展行为、道德教育,增进整个区域人群的健康与自我保健能力。其次明确中医健康教育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健康教育的内在规律、中医基本理论、国家、省市对健康教育的总体规划、现代人群对中医健康知识的需求,也要涵盖其他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第三中医健康教育要有利于引导与教育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使民众信服。

3.新闻媒体

社交媒体是传播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新技术不断变革发展的趋势下,医疗信息技术(HIT)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可利用的在线健康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社交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成为行业创新的热门技术形式,传统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都因技术的变革而展现出全新的模式。特别是政府健康医疗信息和公众健康医疗数的互联融合和开放共享、“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活动效果、促进医疗平等。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一样,关系到人们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它指导和教育人们养成并保持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合理与科学地利用已有的健康设施,并自觉地参与改善个人和集体健康状况的各种活动。

4.健康管理师

从中医健康教育的人才队伍建立入手,首先统一认识: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中医健康教育能力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中医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关系到区域内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进行规划:根据区域健康教育的总体规划,制定中医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培养规划,根据区域中医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组建中医健康教育人才库。扩大健康管理师培养途径,制定健康管理标准并积极推动健康管理机构的建设。

5.民众

对于患者自身而言,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遵循医嘱,配合医生的诊察治疗,注意保持良好地心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变化影响着机体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患者要适当地的运动,注意休息。中医健康教育思想在临床的应用有益于增强医生与患者的合作,更好更快的达到治疗目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积极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中医健康促进

1.国家和社区

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有益于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 以在法律、经济、管理和教育等方面为中医健康促进提供支持, 相关的政策将有助于使健康促进能够从人群水平上开展。具体的实施方法应结合各种人群的不同情况,探索各种适宜的方法,例如在学校健康促进中, 要了解学校的现有的卫生、学生法制观念、卫生知识及卫生行为水平、自我保健能力是否已经形成等;在医院健康促进中, 医院环境的改善、医生的健康处方以提高个人保健能力、面向社区的健康促进知识讲座,护士在病人中的宣教等都是较好的方法;在社区健康促进中,城市和农村就有着很大不同,传播方法应该是灵活的,积极开拓新的健康促进场所,尝试新的健康促进方法。国家要重视中医的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不断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培养全科人才,特别是社区卫生院的人才培养,积极解决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现状。健康促进的核心是“预防”,这与中医的未病先防相似,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旨在提高抵抗疾病能力,防止病邪侵入,损害人体。社区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向居民和患者宣传疾病的预防及一些保健知识,促进医患关系,有利于健康教育的传播与促进。

2. 家庭和个人

在我们传统的家庭中贯穿一个生活理念——家和万事兴,和睦是家庭生活的基石,为我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家庭与其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家庭成员之间相似的遗传背景、共同生活环境以及行为、生活方式,使得慢性病常表现为家族内多发的现象,尤其是共同的生活习惯,对于家族内成员慢性病发生与发展起到的影响不可忽视。近年来的国内研究显示,对于家庭健康教育、家庭医生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研究较多,证实了这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促进服务形式的效果。所以,应该把健康的理念带入家庭,开创幸福生活。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