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25

2023.07

李灿东:《中医健康管理学》——第二节 中医健康理念
浏览:482次时间:2023.07.25

三、静心

(一)静心的含义

静心,是指保持平静的心情。养生需要静心,是指在思想上保持内心的清净安宁,不要贪求妄想,淡泊名利,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正如老子所说:“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者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如今,养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智慧的中国人民告诉我们,养生须养心,养心须静心。静心养生是保障人们健康少疾、抵御衰老的重要条件。

(二)静心的途径

世界有太多的滋扰与喧嚣,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心底,感受心静,体验静心。中医静心的途径大概有以下几点:

1.作息规律

中医有一种说法,称作“因天之序”,也就是说应该遵循“天”自身的运动规律来养生,总的来说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人们顺应这个规律养生,人体就会安然无恙;相反,如果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就有可能会疾病缠身,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危害。

2.饮食有节

追求身体健康是贯穿人类生产生活的永恒主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之中,饮食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了健康的生活,在饮食上要做到有理、有节、有质,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酗酒无度等以满足食欲为目的的饮食习惯。

3.运动适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尽量从事一些温和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稳,心情舒畅,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和经络,才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养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不要经常做太激烈的运动,激烈的运动容易消耗体力,造成大量汗出,稍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外感风寒。散步、竞走、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运动,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4.修身养性

修身是使身体健康,养性则是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我们的良好品德,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接触什么样的人,都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才能够品味到生活的真正滋味。

一个人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调节情志做到 “恬淡虚无”,在思想上保持内心清静安宁、不贪图妄想,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但是,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关注健康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多与人沟通聊天、散步唱歌,便是保持静心的好方法。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