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医 案
指导老师:陈金水 继承人:童铷烯
时间:2019.6.14 地点:门诊502诊室
陈x,男,72岁。
初诊:反复胸闷胸痛6年,加剧1月
6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左前胸或胸骨下段隐隐作痛,呈刺痛,时伴心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或口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劳累后发作加剧。曾住院诊治,查心电图示:心房纤颤。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单硝酸异山黎酯缓释片、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美托洛尔等。近1月劳累后病情加剧。并神疲乏力。纳食及二便尚可。夜寐一般。查体:舌质淡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结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6次/分,节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脉搏短绌。
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两虚,痰瘀互结)
西医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持续性房颤
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生脉散加减。
党参15 麦冬10 五味子 10 炙甘草8
瓜蒌10 黄精15 薤白10 姜半夏10
茯苓15 丹参15 赤芍15 黄芪15
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胸闷心悸明显缓解,神疲改善。但仍反复胸部刺痛发作,并胃脘胀痛。舌脉同前。
方药:党参15 炙甘草10 瓜蒌10 薤白15
茯苓15 姜半夏10 丹参15 赤芍15
黄芪15 蒲黄5 五灵脂10 川芎6
砂仁5后入
7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诸症明显缓解,偶有劳累后胸痛复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舌质较前转红,苔薄白,脉缓结代。继前方煎服15剂。
按:患者年已七旬,气阴两虚,脏腑功能减退,脾虚失运,聚湿生痰,痰为阴邪,重浊粘腻,久病必瘀,痰瘀互结,阻于心脉,胸阳不展,气机不畅,故胸闷,胸痛。痰瘀互结,心脉失养故心慌心悸。舌质淡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结代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之象。方中取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黄精、炙甘草益气养阴;取瓜蒌、薤白、姜半夏、茯苓通阳除痹,化痰降浊;取丹参、赤芍、蒲黄、五灵脂、川芎活血通络,通过配伍取得益气养阴、化痰活血而除痹。另因患者胃脘胀痛,故加用砂仁以化湿行气,温中消胀。
指导老师批阅:胸痹心痛病症可发展为真心痛等急危重症,以介入治疗为优势特色,而对于希望保守治疗或慢性病患者而言,中医药特色明显。老年患者痰湿郁热,耗伤心血、心阴不足常常可见,以二型的代表方剂联合运用,标本兼治,收效较佳。临床适当配合健脾化湿之品对于老年患者更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