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咳论》读后感
咳嗽是肺病最主要的症状,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气上逆也可出现咳嗽。咳嗽日久,也能耗损气津损害机体,剧咳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咳嗽,历代医家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究其源头,大致都来源于《素问.咳论》。该篇对咳嗽有很详细的阐述,更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经典观点。本篇认为导致咳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机体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二是体内被寒饮寒食所伤。“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原因主要在肺,却又不局限于肺。因肺脉起于中焦脾胃,寒冷饮食入胃则循经脉上至于肺。内外之寒相合并伤于肺,致使肺司宣降功能失常,上逆而咳。说明其他脏腑的病变会影响到肺,进一步告知我们治咳不只是要治肺,也要考虑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对肺气宣降的影响。
对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句话,我的感触较深,这其实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这一特色的经典体现,不仅对中医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西医临床也具有意义。接下来,结合临床,谈谈自己的看法。
与肺有关
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咳嗽因此发生。风为六淫之守,其他邪气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主导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又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从现代医学角度,外感咳嗽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细菌、病毒侵袭呼吸道,局部炎症,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出现咳嗽。
与心有关
心主血脉,主藏神,为“君主之官”,起着主宰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滋养全身全身脏腑,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若心气血不足,主血脉的功能则会失调,导致肺的功能失常,因而不能正常地宣降气机,导致气机上逆,进而咳嗽。临床上多见于心气虚和心血痰阻所致的咳嗽。心气虚的咳多伴有气短乏力,胸闷心悸等,法当补气温阳,止咳化痰;心血痰阻的咳多伴有痰多,气短心悸,舌质紫暗等症状,法当理气化痰,活血化瘀。
现代医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脏射血能力下降,肺部瘀血,导致咳嗽。
与脾胃有关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胃失和降,脾运化功能失常,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发为咳嗽咳痰。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现代医学,消化功能异常,胃排空功能下降,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部,从而出现咳嗽,甚者可出现哮喘。余曾治一患者,中年男性,胃癌术后数月,出现咳嗽,为排除肿瘤复发转移,入住胃肠外科,经过一系列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甚至请呼吸科会诊,因炎症指标正常,无抗生素使用指征,予止咳化痰治疗,症状无改善。后请我科会诊,探视病人,细问,患者偶有嗳气症状,思及“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考虑为脾胃功能异常,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咳痰,予促进胃排空中药口服5天,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殆尽。
与肾有关
肾主水,主纳气。即肾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和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的功能。水液经肾的代谢,再经脾气的运化转疏作用,再吸收转入致肺,再经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疏布至全身。若肾主水和主纳气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全身的津液不能正常代谢疏布,气机阻滞,因而会导致津液停聚,化生痰浊,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气机上逆,从而咳嗽。临床可见肾阳虚衰,水饮停聚,上射于肺,则会咳和喘息。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可出现咳嗽。究其原因,因肾功能衰竭,体内尿素氮排出受阻,沉积于肺部,引起炎症反应,造成咳嗽。
与肝胆有关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疏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肝与肺的关系正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肝气从左生发,肺气从右下降,若肝气郁滞化火,则肝气上逆,或肝火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就会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即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刑金”。而肝和胆相为表里,若胆的机能失常,则会影响肝的疏泄,进而影响全身气机,使脾胃的运化受阻,聚为痰湿,气机不畅,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从而生痰咳嗽,伴有胆汁外溢的目黄口苦等症状。反过来肝的久咳又会传给胆,而为胆咳。
“肝癌”、“肝硬化”患者,可因白蛋白合成障碍,造成低蛋白性水肿,水液停聚于肺部,引起咳嗽。
总之,临床工作中,我们治咳不只是要治肺,也要考虑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对肺气宣降的影响,从而做到根据不同的病位病症而选取不同的药,使药正确归经,才会收到良好的功效。该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疾病的传变思想。同时,应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中西医互相参考,才能对一些少见、难治的咳嗽取得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