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医 案
指导老师:陈金水 继承人:童铷烯
时间:2020.6.24 地点:门诊中医科
许xx 男 57岁
主诉:反复双侧腹股沟坠痛1年余
近1年余来,反复发作双侧腹股沟坠胀、疼痛,无向他处放射,与排便无关,时有灼热感,局部无红肿,无尿道刺激症状,无尿血、腰痛,性急、情绪不佳波动较大,反复发作,就诊我院,查彩超提示“精索静脉曲张”,腰膝酸软、易疲乏,夜寐欠佳,坠胀疼痛时于夜间发作。二便尚调。
查体:舌暗红苔稍浊脉沉
中医诊断:腹痛(湿热夹瘀)西医诊断:精索静脉曲张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
桃仁10 丹参15 赤芍15 荔枝核15
橘核10 乌药10 甘草3 元胡10
白术10 牛膝15 薏苡仁20 佩兰6
×7剂 水煎服,日一剂
嘱其药物减量避免身着紧身裤、久坐、熬夜,加强日常调摄。
二诊:腹股沟处坠胀有所减轻,腰重酸软有所减轻,余同前。
查体:舌暗,红,苔浊(中后部)脉沉
方药:
桃仁10 丹参15 赤芍15 荔枝核15
橘核10 乌药10 甘草3 元胡10
白术10 牛膝15 薏苡仁20 佩兰6
川楝10 香附8 神曲10 夜交藤15
×14剂 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腹股沟坠胀不适发作较前减少,无腰重不适,夜寐改善,二便调。嘱其复方14剂后停药、复查彩超。后随访3个月症状未复发。
按,书云:大腹属太阴,少腹属厥阴。伤寒传至厥阴,少腹痛甚。此热邪也,宜下之。若直中厥阴,少腹冷痛,则为寒邪,宜温之。凡治少腹痛,当用坠降之药,其行气皆当用核,乃能宣达病所,以取效也。本症见少腹坠胀不适,邪至厥阴,少腹痛,其有热邪,气滞不畅,水湿循行不畅,携热下注,故治以核行气,辅以清利湿热,然久病入络,反复发作,理气之余,当以桃仁等活血通络,诸药并用,共奏清郁热、行水湿、瘀血,疏肝气之效
指导老师批阅: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范围可以较广,也可局限在大腹、胁腹、少腹,或小腹。许多内科疾病中出现的腹痛,为该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均以该病的特征为主。许多内科疾病中出现的腹痛,为该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均以该病的特征为主。辨在气在血。以“通”为治疗大法,辨明寒热虚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适当辅以理气、活血、通阳等疏导之法,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