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03

2020.04

陈金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童铷烯师承作业跟师医案12(2020)
浏览:1369次时间:2020.04.03

附件7

指导老师:陈金水                     继承人:童铷烯

时间:2020. 4.3                       地点:门诊中医科

翁xx 58岁  

初诊:反复头晕、入睡困难、耳鸣8个月

     头晕发作时可伴视物旋转,晨起出现,头晕发作时血压升高至165/100mmHg,耳鸣呈嗡嗡样、持续性,双耳均有,休息后头晕科减轻或缓解。入睡困难,易醒,大便调,尿频,尿色淡。

查体: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沉细,未见眼震,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中医诊断:眩晕病(痰浊证)

西医诊断:高血压、头晕和眩晕  

方药:酸枣仁杵碎15   远志8    茯苓15    白术10   

姜半夏8      甘草3    竹茹15    枳壳10

        首乌藤15     天麻15   陈皮6     合欢皮 15

        薏苡仁15     石菖蒲8  川芎8

           ×7剂  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4.10 ,血压控制较前平稳,波动在130/80mmHg,耳鸣、睡眠改善,效不更方,守上方×7

按: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患者久居南方,易感湿邪,湿邪郁扼阳气,清阳不升、痰浊上扰,则头晕发作。以天麻、半夏、茯苓、薏苡仁等品健脾化湿,石菖蒲化痰开窍醒脑,湿去阳升眩止。湿为阴邪,脾阳困阻,予以厚朴降气、川芎行气,气行调达津液随输布有常,肢体困重减轻。酸枣仁、远志安神配伍温胆汤治疗痰湿头晕合并障碍收效明显。

指导老师批阅:眩晕是以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瘀血停着,痹阻清窍而成。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风、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治疗要点在于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