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1

2020.06

陈金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童铷烯师承作业月记19.12
浏览:1328次时间:2020.06.11

附件6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童铷烯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辛甘发散为阳 , 酸苦通泄为阴”,可见五味理论是早期经典的方剂配伍原则。五味学说是仲景组方的重要理论基础。五味是酸、苦、甘、辛、咸五味, 某些药物还具有淡涩二味, 习惯上仍称为五味。其中辛、甘、淡属阳, 酸、苦、咸属阴。《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实际上是将药物按五种属性进行功能上的分类。 《内经》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 应用意想思维取象比类的方法, 根据药物五味的不同及其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体脏腑的相互关联, 将药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 即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从生理上说饮食五味经脾胃的腐熟运化, 其精微输布于脏腑周身以资营养。阴者, 脏腑阴精也, 即五味养 五脏阴精。又五味滋养五脏各有所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之说, 说明五味与五脏之间有特殊的亲和性。药物因其性味、升降浮沉的不同, 进入体内后可 分布于不同的脏腑经络, 称为“归藏”。五味的归藏是相对的, 即在同等条件下, 药物优先分布于所宜的脏腑, 其次按相宜性高低顺次分布于其他脏腑。从量的角度而言, 则所指脏腑分布的药物浓度也相对较大。由此而形成药物在机体各脏腑配布的时间和量上的差异, 以保证相宜性大的脏腑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以便发挥选择性治疗作用。因此治疗时应遵循五味归藏规律用药。张仲景治疗肝病是“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至张元素提出“引经药”, 以某药引诸药入某经 ( ) , 用以治疗该经 ( )之病, 更是五味归藏理论的直接发展。

    就病理而言,五行生克规律, 多食本脏之味, 必伤其所克之脏。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 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 ;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央。现 代治疗原则中冠心病患者不宜过食咸味即是此理。推而言之, 对于五味, 无论饮食还是用药治病, 均不能过量, 否则都会造成损及五脏 的不良后果。虽然五脏的资生依赖于五味, 但是过用某味, 则先伤其相应之脏, 继而伤害相关之脏及其外合,久而增气, 物化之常也。气 增而久, 夭之由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酸伤筋、苦伤气、甘伤肉、辛伤皮毛 、咸伤血”。《灵枢·五味》中详细解释了五味致病的病机,如“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释为酸入于胃, 其气涩以散, 上 之两焦, 弗能出入也, 不出即留于胃中, 胃中和温, 则下注膀胱, 膀胱之脆薄以濡, 得酸则缩绻, 约而不通, 水道不行, 故癃”。其论从酸 主收涩, 影响气化运行入手, 指出过食酸味, 可产生膀胱约而不通的癃闭病, 病变涉及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的三焦、胃、膀胱诸腑。各诸脏也各有较深刻分析。

     治疗上可根据五味特性用药,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辛散、 酸收、 甘缓、 苦坚、 咸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涌泄为阴 , 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 或缓或急, 或燥或润, 或软或坚, 以所利而行之, 调其气使其平也”。《内经》强调药味须与脏腑特性相结合而发挥补泻作用, 顺其性者为补, 逆其性者为泻。

    五味配伍理论实是选药制方最基本的理论, 不仅有着很高的科学内涵, 而且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至张仲景承传承发作,以五味学说为核心理论配伍制方, 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加以实践体会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临床能力。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