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记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黄楦槟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陈老师治疗呕吐经验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对呕吐的释名,前人有两说:一说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另一说认为呕以声响名,吐以吐物言,有声无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有物曰呕吐。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无细分的必要,故近世多并称为呕吐。
呕吐是内科常见病证,中医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内经》对呕吐的病因论述颇详。如《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火郁之发,……疡痱呕逆。”《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厥阴司天,风淫所胜,……食则呕”;“久病而吐者,胃气虚不纳谷也。”若脾阳不振,不能腐熟水谷,以致寒浊内生,气逆而呕;或热病伤阴,或久呕不愈,以致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不得润降,而成呕吐。如《证治汇补·呕吐》所谓:“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另外,饮食所伤,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成痰饮,停积胃中,当饮邪随胃气上逆之时,也常发生呕吐。正如《症因脉治,呕吐》所说:“痰饮呕吐之因,脾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停痰留饮,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而呕吐,遇寒则凝塞而呕吐矣。”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且常相互影响,兼杂致病,如外邪可以伤脾,气滞可致食停,脾虚可以成饮等。呕吐的病机无外乎虚实两大类,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饮、气郁等邪气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一般来说,初病多实,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可由实转虚;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或成痰生饮,则因虚致实,出现虚实并见的复杂病机。但无论邪气犯胃,或脾胃虚弱,发生呕吐的基本病机都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根据呕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基本病机,其治疗原则为和胃降逆止呕。但应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法,辅以和胃降逆之品以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益气、温阳、养阴之法,辅以降逆止呕之药,以求正复胃和呕止之功;虚实并见者,则予攻补兼施。
陈老师强调:
1.要分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些虚实夹杂的,就攻补兼施。
2.要注意调护。避免风寒暑湿之邪或秽浊之气的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秽之物,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晶。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3.呕吐剧烈,无法进食药物时,不要忘记针灸手段的应用,针灸治疗呕吐具有良好的效果。
4.要甄别心理因素引起的呕吐,这类呕吐,应注意使用疏肝解郁药,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验案:吴某,女性,50岁,恶心呕吐3月。患者3月前无诱因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甚至食入即吐,心情烦躁,食欲差,睡眠不安,周身疼痛不适,无腹痛,无腹泻,就诊于多位西医医师,增查胃镜、甲状腺功能、全腹彩超等未见明显异常,予调节胃肠蠕动、止呕西药口服,症状未见改善。遂转诊我科。
查体:舌质略红,苔微腻,脉弦。
西医诊断: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诊断:呕吐,证属少阳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
方:小柴胡汤加减
药: 柴胡8 姜半夏8 党参15 甘草3,
黄芩6 生姜10 大枣6枚 白术15
鸡内金10
×5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偶有恶心,余无明显不适。守前方,再进3剂,告愈。
陈师云:小柴胡汤临床运用甚广,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只要病属邪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者,皆可使用。凡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属邪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者,皆可使用,但不一定诸症都须具备,只要有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在即可,如“但见一证便是”为依据便能使用。
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时要抓主症、抓本质,以达到治疗目的。该患者心烦喜呕,抓住这一典型症状,使用小柴胡汤,故能见效。
老师评语;
呕吐与胃关系最大,然不只胃病才能引起呕吐。在治疗时,要尽量找准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要善于利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胃镜、彩超、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