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1

2019.09

陈金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黄楦槟月记19.3汗证
浏览:1425次时间:2019.09.11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黄楦槟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陈老师治疗汗证经验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自汗、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中医对其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若辨证用药恰当,一般均有良好的疗效。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亦可辨证论治。

夕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他症状者,则不属汗证范围。

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此属正常现象。在感受表邪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个途径,外感病邪在表,需要发汗以解表。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除了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出汗过多外,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肺气不足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

2.菅卫不和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微受风邪,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出。

3.心血不足思虑太过,损伤心脾,或血证之后,血虚失养,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因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汗液外泄太过,引起自汗或盗汗。

4.阴虚火旺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盗汗或自汗。

5.邪热郁蒸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火偏旺,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肝火或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治疗原则: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陈老师治疗汗证经验丰富,强调以下几点:

1.对于汗证的病因,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象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引起的汗证,通过相关检查,确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很好疗效,倘若不明原因,仅仅予中药治疗,效果就要打折。

2.不能忽略心理的因素。汗为心之液,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是会导致汗出的。临床中碰到该类病人,应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可使用疏肝解郁、安神的中药,并进行心理疏导。

3.世人皆好补,一听汗证,皆认为是虚证,喜欢用补益药,这是错误的,有时会起到反作用。

4.有些人感冒后出现自汗现象,这是因为感冒后营卫不和,无需特殊处理,这要注意饮食休息,数日症状即可自行消失。

5.本地处于南方,气候湿热,因注意湿热饮食导致的汗证,适当使用健脾化湿清热之药。

 

 

 

     老师评语: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出现。但许多病人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汗证均虚,甚至一些医师也认为如此。然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条件较好,纯虚证较少,多实证,或虚实夹杂。临床应仔细辩证。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