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某某, 女, 30 岁。 2014 . 12 . 16 初诊。
主诉: 发现左侧乳房肿物 1 年余。 初诊: 发现左侧乳房肿物, 初起如米粒, 未予重视, 4 月前肿块明显增大, 查乳腺彩超提示 “ 乳腺结节 ” , 患者平素性情多抑郁, 行经期短, 痛经, 纳可, 口不干, 口臭, 夜寐欠佳, 小便正常, 大便秘结。 查体: 面色暗, 少华, 舌淡红 边齿印苔白, 脉弦滑。 乳房触诊结块质硬, 活动度较差, 大小约 2cm×2cm×3cm 。 1 . 建议行乳腺相关检查。 2. 方予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 丹皮 8g 栀子 8g 柴胡 10g 赤芍 10g 当归 10g 茯苓 1 0g 白术 1 0g 陈皮 1 0g 半夏 10g 薄荷 6g 川楝子 6g 山慈菇 8g 香附 8g 甘草 3g 6 剂, 每日 1 剂, 水煎服, 日 2 次。
二诊: 2014 . 12 . 23 , 药后症状如前, 2014.12.18 于福建某医院行“乳腺穿刺 活检 + 钼靶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并于省立医院行“化疗 + 手术治疗 + 化疗” 方案, 症见月经仍未潮, 口干, 便秘。 舌偏红暗大齿印, 苔微黄, 脉弦滑。 处方: 丹皮 6g 栀子 6g 柴胡 10g 赤芍 10g 当归 1 0g 茯苓 12g 白术 10g 陈皮 10g 半夏 10g 川芎 1 0g 香附 6g 王不留行 10g 甘草 3g 生大黄 (后入) 6g 6 剂, 每日 1 剂, 水煎服, 日 2 次。
三诊: 2014 . 12 . 30 , 4 天前化疗, 神疲, 头晕, 恶心, 便秘, 面色黑, 夜间 烦热, 汗出, 下半夜畏寒, 口干口苦, 舌淡红齿印, 苔腻微黄, 脉细滑稍弦。 处方: 柴胡 10g 黄芩 10g 大黄 8g 竹茹 15g 枳实 10g 陈皮 10g 半夏 10g 茯苓 10g 丹参 1 5g 生芪 20g 神曲 10g 甘草 3g 生姜 3 片 6 剂, 每日 1 剂, 水煎服, 日 2 次。
体会: 李师诊病, 独重五辨。 一辨病, 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 诸多癌症 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 该患者乳房触诊扪及肿块, 质地坚硬, 推之不 移, 故拟诊“乳岩”。 二辨机, 《医宗金鉴》 “乳岩初结核隐疼, 肝脾两损气 郁凝。 ” 指出乳岩病机为肝脾两伤, 气郁凝结而成。 三辨因, 《外科正宗》 云: “ 忧郁伤肝, 思虑伤脾, 积想在心, 所愿不得志者, 致经络痞涩, 聚结成核。 ” 该病主要因长期情志不遂, 而致气机郁结。 四辨人, 观其神态, 眉目紧锁, 不苟 言笑, 语声低沉, 面色偏暗少华, 又患者平素性情多抑郁。五辨证,据患者所诉 之症, 结合其舌脉体征, 辨为肝郁脾虚证, 兼有痰凝血瘀。治以疏肝健脾, 化痰 散结, 活血化瘀之法。方以逍遥散加减治疗。 《医宗金鉴》指出该病治疗关键为 “清心涤虑, 静养调理, 庶可施治。 ” 故医者在施药之时, 还需宽言以慰, 平抚 其情, 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杨小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