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8

2023.04

李灿东教授临证案例精选——肺癌肝、骨转移案
浏览:391次时间:2023.04.18
刘某某,女,49 岁。2016.03.13初诊。   主诉:反复左胁痛伴咳嗽半年,加剧7天。   现病史:患者于2015.10.4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胁疼痛,休息后症状可稍缓解,当时未予重视,期间疼痛反复。2016年1月,患者因疼痛加剧,伴有咳嗽咳痰量多,遂就诊当地医院,行穿刺活检术,CT影像学提示:“肺部鳞癌伴肝转移、骨转移”,行常规化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稍缓解。7日前疼痛加剧,自服止痛药(具体不详)不能缓解,遂来吾师处就诊。辰下症见:左胁疼痛,时发胸闷,咳嗽痰黄量多,精神疲惫,恶风,口干口苦,纳食稍差,夜寐欠佳,便秘,面色红暗,舌淡红暗,苔微黄,舌下脉络色紫迂曲,脉弦。   处方: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柴胡 10g、生白芍 15g、枳实 8g、黄芪 15g、姜半夏 10g、黄芩 10g、生姜 3片、生大黄(后入) 8g 、莪术 10g、川楝子 10g、元胡 10g 、 鳖甲(先煎)15g、甘草 3g、蒲黄(布包)10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2016.03.20药后平顺,疼痛减轻,咳嗽咳痰,难以咳出,时有胸闷,口不干苦,背部沉重,纳食正常,夜寐欠佳,难以入睡,服药期间大便偏稀,舌质淡暗,边有齿印,根部紫斑,苔白稍厚,脉弦滑。   处方: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柴胡 10g、生白芍 15g、枳实 8g、竹茹 12g、陈皮 10g、姜半夏 10、茯苓 10g、莪术 10g、黄芪 15g、 鳖甲(先煎) 15g、元胡 10g、川楝子 10g 、蒲黄(布包)10g 、蜜紫菀 10g、甘草 3g,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三诊:2016.03.27药后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夜寐仍欠,时有烘热汗出,午后尤甚,汗带凉意,恶风明显,手足心热,动则汗出,脐周悸动,推揉可散,口不干苦,纳可易饥,大便成形,小便尚可,化疗后月经至今未潮,舌淡红,苔白稍厚,脉弦滑近数。   处方: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桂枝10g 、生白芍15g 、 生姜3片 、大枣3枚、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 浮小麦10g、甘草5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体会   患者肺癌转移至肝、骨等部位,多处病邪共同为患,然辨证为中医之本,虽有肺、肝、骨等多部位受累,寻其病机,不外为正气不足、肝郁气滞。人体一身气机中,脾胃为升降之中轴,而肝肺为升降之外轮,肺居上焦主宣降,肝居下焦而主疏泄,肝气主升与肺气主降构成人体气机平衡。《濒湖脉学》中云:“弦应东方肝胆经”,弦脉多为肝经所主,肝之经脉所过两胁部,患者胁痛、脉弦,患者因知晓病情,情志抑郁焦虑,肝郁不舒,“不通则痛”故疼痛加剧明显,肝藏魂,魂不宁则寐不安。肺失肃降则气机上逆,咳嗽时发,胸闷不适;肺主行水之力不及,水湿汇聚而不散,又因肺气宣降不得、肝气升降失司则人体气机不畅,气郁化热,炼液成痰,故患者痰黄量多,口干口苦、大便秘结,此类症状皆因郁热而起。恶性肿瘤好夺人精气则易致人体正气虚损,肺卫伤则护外无力,恶风由此而来。“气滞则血瘀”故患者面色淡暗,舌偏暗,舌下脉络色紫迂曲。   首次就诊时,吾师予“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化裁,共奏疏通少阳气机、解郁除热之功。方中,柴胡与白芍配伍,为疏肝解郁之效,又因肝虽为刚脏,而主藏血,阴而用阳,以白芍养其阴血,二药相伍,阴阳兼顾则使肝气生化而其源不竭。生大黄苦寒攻下,柯琴于《伤寒来苏集》中有云:“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缓行。”大黄生用,其苦寒攻下泄热之效显著,又与性寒之金铃子合用使全方药性凉以解热。蒲黄、莪术、鳖甲等合用,共奏活血、散结之功。   二诊时,疼痛缓解,而咳嗽咳痰,难以咳出,大便偏稀,故于首方中去大黄加紫菀润燥止咳化痰,药效守方。   三诊时,患者“烘热汗出,午后尤甚,汗中带有凉意,恶风明显,手足心热,动则汗出”为主症,患者年49,届更年,烘热汗出为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症状,此处师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徐彬曾评论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则可知桂枝汤非为外感而设,实为调和人体卫阳与营阴平衡,故不论外感风寒表虚、内科杂病烘热自汗出者,究其病机多有营卫不和。《伤寒论》“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句条文中未提及“中风”“伤寒”等字眼,读之推测此句非为外感,发汗当为内伤自汗,又提及“先其时发汗则愈”,可推测此种发汗当发作有时,形成一定时间规律性,与患者所诉午后尤甚不谋而合。经方大家曹颖甫言:“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此案患者汗后觉凉,且汗出病不解是为病汗无疑。患者前诊以疼痛为主,故以芍药加量,芍药与甘草酸甘和化,成缓急止痛之代表方。又患者动则汗出,正气已虚,脐周悸动,推揉可散,则非有形实邪,与首诊相比,不可妄用苦寒攻下,徒伤正其。“玉屏风散”中防风为风中之润剂,既能散肝疏脾,又因味甘而带有止痛之功,白术、黄芪培补中焦脾土,扶固正气,又与入心经之浮小麦共奏止汗、除虚烦安眠之效。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