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医 案
指导老师:陈金水 继承人:童铷烯
时间:2019.3.27 地点:门诊502诊室
邓xx,男,65岁,高血压病、恶性肿瘤基础病,长期服用化疗药物、降压药。形体肥胖,吸烟史。
初诊:多目睐,晨起疲乏喜寐,肢体困重,夜间睡眠欠佳辗转反侧,手足心热,每2-3个月发作,多于雨季发作。口渴喜饮,大便稀软、时呈液状,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感。纳食一般。查体:舌质红苔黄白腻,脉沉略弦细。
中医诊断:内科癌病(痰湿证)
西医诊断:肿瘤术后状态
方药:藿朴夏苓汤加减
藿香 10 厚朴8 法半夏8 茯苓12
甘草3 薏苡仁15 黄芩10 白扁豆15
白豆蔻8 夏枯草15 菊花10
×7剂 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目睐略减少,晨间疲乏喜寐及肢体困重较前减轻,夜间睡
眠改善,但手足心热仍无改善。舌质淡红,苔白腻较前改善,脉
弦、沉。处方加强化湿,如下:
藿香 10 厚朴8 法半夏10 茯苓12
甘草3 薏苡仁20 黄芩10 白扁豆10
白豆蔻8 夏枯草15 菊花10 蝉蜕6
槟榔 10 焦山栀10
×5剂 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目睐减少,大便成形,肛门灼热感减轻,无稀软便。
手足心热仍较明显,夜间尤甚。舌质红,苔白腻较前改善,
脉弦。5 剂后停药,随访2个月,症状无加重。
处方:藿香 8 厚朴8 法半夏10 茯苓12
甘草3 黄芩10 白扁豆10 蔓荆子10
沙参10 五味子5 麦冬10 焦山栀10
×5剂 水煎服,日一剂
按:患者素体形体肥胖,痰湿内盛,长期服用抗肿瘤药物损伤正气,脾虚湿困,《内经》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今久病于湿,时值春夏之交,所以认为脾为湿困及湿热浸滞郁而化热,治宜和胃利湿清热等药物,症状可缓解很快。但易复发,因湿为粘滞之邪,不易尽除故症状可轻度减轻但却无进行性减轻。三诊时过于化湿解表误伤气阴,加之湿邪素可劫阴,气阴不足,夜间手足心热、而脉沉弦。然舌苔仍较厚腻,予以前方加滋阴药物。
指导老师批阅:痰湿之邪,其性粘滞、向下,为本地极为常见之证,且有许多表象,正所谓“百病痰作祟”,但其此类病症病势多缠绵,由此病程相对长,更应重视疾病的传变,一味化湿易伤阴,而使治疗效果欠佳,旧邪未尽,新病又出,病程中后期酌情养护阴液以防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