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记
指导老师: 陈金水 继承人:黄楦槟
(对本月的坐诊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总结,指导老师批阅)
巧用桂枝汤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治疗以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为主。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
桂枝汤适应证,概括为: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后,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桂枝汤的禁忌证:
1.典型的、单纯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2.湿热内盛者;
3.毒热内盛者。
4.少阴病,发热恶寒无汗者。
现代研究发现,桂枝汤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丙烯类、单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及三萜皂苷类等。相关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桂枝汤对实验动物的汗腺分泌、体温、免疫功能、胃肠蠕动及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还可发挥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痛、降血糖及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多进行加减化裁,用以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诸多疾病,其治疗范围涉及循环、免疫、泌尿、生殖、内分泌、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
陈师云:桂枝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药方,该方被喻为仲景群方之冠。在《伤寒论》中共有70个桂枝汤随证加减药方,实践证明,不只在外感疾病,桂枝汤在多个临床领域使用都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只要抓住患者的主证是营卫不和,就可加减应用。附陈师验案2个:
林某,女性,40岁,“反复皮肤瘙痒3月”。患者3月前无诱因开始出现皮肤瘙痒,每次均出现“风团”,以上肢及背部为甚,就诊于皮肤科,诊断“慢性荨麻疹”,予抗组氨药及钙剂口服,症状仍反复发作。转诊我科,患者诉发作时瘙痒难忍,伴有风团,伴有忽冷忽热感,余无明显不适,缓解时一切如常。舌淡,苔薄白,脉缓。中医诊断“瘾疹”,证属“营卫不和”,处方:桂枝10,白芍15,甘草5,生姜8,大枣6枚,地骨皮15。7剂,日一剂,水煎服。二诊,患者诉服药2日后症状明显改善,近5日无症状发作。查体:舌淡,苔白,脉微弦。守前方,再进3剂,患者告愈。
郑某,女性,50岁,“失眠1月”。患者诉1月前开始无诱因开始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时有忽冷忽热感。自服谷维素症状无改善,因拒服安眠药,求治我科。查体: 舌淡,苔薄白,脉微弦。诊断“不寐”,证属营卫不和。处方:桂枝10,白芍15,甘草5,生姜8,大枣6枚,酸枣仁15,百合15,夜交藤15。
7剂,日一剂,水煎服。二诊,患者诉近几日睡眠正常,无忽冷忽热感。嘱患者可停服中药,注意饮食起居,临卧前半小时,热水泡脚。
陈师分析案例:以上2患者,病种完全不同,也非外感病,然都有忽冷忽热感,二者皆考虑营卫不和,选用调和营卫之剂桂枝汤,故能取效。
老师评语:
桂枝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药方,该方被喻为仲景群方之冠。在《伤寒论》中共有70个桂枝汤随证加减药方,实践证明,不只在外感疾病,桂枝汤在多个临床领域使用都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