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19

2020.10

俞慎初教授临证经验方—加味来复汤
浏览:19547次时间:2020.10.19



来复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原方的组成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二钱(蜜炙)”,张氏用此方治疗“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张锡纯指出,方中的“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方中的野台参,健脾益气;生杭芍有敛阴止汗作用;龙骨和牡蛎,长于收敛固涩,故来复汤有益气敛汗救脱的功效。俞教授认为,虚汗淋漓者,必有阴津的亏损,在治以益气敛汗固脱的同时,应顾及养阴生津。所以他在方中加入麦门冬、五味子,组成加味来复汤,临床治疗气虚汗出欲脱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案例1]:王某,女,48岁,1993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素有哮喘病,每遇冬季易于发作,时缓时剧。今年12月份以来,因天气寒冷,哮喘病又患,数日来气喘加剧,且胸闷汗出,声低息短,心悸动甚,口干唇燥,精神疲乏,四肢欠温,扪之面额烘热,脉象细数无力。俞教授认为,此乃肝肾两亏,阳气不固致暴喘欲脱。考参附同用,虽可救脱,但患者口唇干燥,内有伤阴之象,非附子所宜,俞师认为用山萸肉既可补益肝肾,纳气平喘,且又有滋阴敛阳,止汗固脱,故嘱其用山萸肉60克(去核),浓煎顿服,待气喘稍缓后。继以治宜益气滋阴、纳气平喘法,运用加味来复汤治之。处方:山萸肉60克(去核),生龙牡各30克(先煎),生杭芍18克,潞党参12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5剂。

12月28日复诊:药后精神好转,气喘明显减轻,仍按前方加味。处方:绵黄芪15克,山萸肉30克(去核),生龙牡各30克(先煎),生杭芍18克,潞党参12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水煎,又嘱其连服5剂。

本例患者哮喘多年,肺气久虚,近日气喘加剧,又见汗出声低,神乏脉细,而知阳气不固致暴喘欲脱,故俞师治方中重用山萸肉,其意在敛汗纳气固脱。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萸肉所含的酒石酸、苹果酸、没食子酸等,具有补血和收敛作用,故善于救脱。而龙骨、牡蛎、五味子亦善于收敛固脱,且牡蛎又能滋阴潜阳,杭白芍、麦门冬柔肝养阴,党参、炙甘草补脾益气,诸药相伍,其救脱之力更为显著。

[案例2]:陈某,女,63岁,1973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得气喘病30多年,此次病发暴急。望病人仰卧床上,神识不清,气喘抬肩,喉间痰鸣如锯。按其脉大无根,舌苔紫黑,口干唇燥。某医院诊断为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医辨证为肺肾两亏,而有气损阴耗欲脱之象。急促病家速购山茱萸(去核)60克,浓煎予服。山茱萸性味酸温,既能滋补肝肾,又能敛气固脱,平定喘息。又予加味来复汤治之。处方:太子参6克 ,飞龙骨30克,牡蛎30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山萸肉60克,紫苏子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

二诊:翌日病家复来邀诊,并云是夜将山萸肉浓煎服后,喘息渐平。诊视舌苔紫黑转浅,脉象亦为沉数。嘱病家给配服西洋参,继进参赭镇气汤加减。处方:太子参6克,代赭石15克,淮山药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3克,牛蒡子10克。水煎服。而后又滋阴补气化痰平喘的汤方调治3个月,身体恢复健康。(本例引自《俞慎初论医集》)

本例患者气阴耗损现象明显,故俞教授先用大剂量山茱萸滋肾益精、敛气固脱,后进汤药加味来复汤以益气滋阴、纳气平喘。二诊时又配服单味西洋参增强益气功效,并续进加减参赭镇气汤以健脾益气,补虚平喘,诸法配合,使危重险症,得以化险为夷。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