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30

2024.01

李灿东教授临证案例——泄泻案
浏览:225次时间:2024.01.30

林某某,男,27岁,职员。2019年02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泄泻2月余。

症见:食后脘闷,反酸,每因“饮食不慎”而加剧。近来消瘦较明显,易疲乏头痛,平素畏寒,晨起口苦口干,纳寐尚可,小便尚调。舌淡红,舌苔白稍厚。脉细弦。

处方:香附6g,鸡内金12g,党参15g,白术12g,吴茱萸1g,甘草3g,茯苓10g,黄连6g,砂仁6g。6剂,每日1剂,水煎煮,分早晚2次温服。

体会:此例属脾虚泄泻。病程两月余属久泻,久泻多虚。脾虚不运,致食后脘闷;运化失司,致饮食不慎易腹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化源不足,正气虚则易疲乏、怕冷、消瘦、脉细;脾虚易生湿,则舌苔稍厚;肝郁化火克伐脾土则反酸、晨起口苦、口臭、脉弦。治以补脾益气,健脾燥湿,兼以清泄肝火,降逆止呕。方用四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方中党参甘温,健脾补气,益冲和之气;白术甘苦微温,燥脾补气,培益中焦;砂仁辛温,温中醒脾;茯苓甘淡而平,渗湿健脾;鸡内金性甘平,消积健脾;香附辛苦而平,行气疏肝;甘草甘平,和中运脾;黄连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土;少佐辛热之吴茱萸,辛散解郁,反佐以制黄连之苦寒。纵观全方,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凉遏,温通而不助热,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方证相符,疾病自安。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