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24

2023.05

李灿东教授临证案例精选——风湿病案
浏览:41次时间:2023.05.24

董某,女,62岁。2016.07.24初诊。

主诉:反复周身关节疼痛5年余,加剧3月余。

现病史:关节疼痛,上肢尤甚,兼灼热感,游走不定,伴见晨僵。手足麻木,腰骶酸痛,不耐久坐,下肢沉重,踝以下冷,右足跟痛。汗多神疲,口干不苦,纳可寐安,二便尚调。鼻根色青,颊红唇紫,面浮,舌尖灼热。舌偏红苔黄腻,脉细右稍沉。

辅助检查示:(2015.12.17)类风湿因子282↑;(2016.07.21)自身免疫性抗体: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45.8↑;抗SSA抗体:阳性;ANA:核颗粒型。

处方:四妙丸加减

黄柏 10g 苍术 10g 薏苡仁30g 怀牛膝 10g

桑枝 15 赤芍 10g 甘草 5g 补骨脂10g

黄芪 20g 熟附子(先煎)8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2016.08.01药后觉舒,诸症减轻。关节时疼,阵发冷汗,伴有头痛,

双足冰冷,神疲乏力,胃脘时闷,口干不苦,纳寐尚可,二便尚调。舌尖灼热,口舌时生疮,舌淡红暗苔黄腻,脉细左稍滑。

处方:四妙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柏 10g 苍术 10g 薏苡仁30g 忍冬藤 15g

桂枝 10g 生白芍 10g 黄芪 20g 桑枝 15g

乳香 6g 没药 6g 甘草 3g 熟附子(先煎)10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三诊:2016.08.09药后症减,畏寒改善,舌中灼热,口舌生疮,口干口臭,二便尚可,舌淡红苔厚稍腻,脉细左稍弦。

处方:四妙丸合交泰丸加减

黄柏1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忍冬藤15g

桂枝10g 生白芍10g 黄连5g 肉桂(冲服)2g

桑枝15g 乳香6g 没药6g 甘草3g

20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体会:“风湿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血证论》云:“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该患者诊为“痹证”。《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并指出“留连筋骨者痛久”,病因为风、寒、湿,除此之外还有因热、痰、瘀所致。患者感受风寒湿热导致四肢关节疼痛,经脉闭阻累及筋骨、肌肉、关节,不通则痛。肝主筋、肾主骨,痹证日久,耗伤肝血肾精,累及肾阳,出现足跟痛,踝以下冷,脉细沉的虚证症状;同时又有身体灼热、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实证症状,是久病虚实夹杂之证。根据患者周身关节疼痛、下肢沉重感并有灼热感及舌象可以诊断为湿热痹阻,足跟痛,踝以下冷,脉细沉可以诊断为肾阳不足,治以四妙丸加减清热利湿,同时兼顾患者虚证加附子、黄芪、补骨脂等补肾阳、益精气、强筋骨,以助扶正祛邪,又根据患者唇紫,久痹经脉不通,逐加桑枝疗上肢病症,舒筋通络,予赤芍活血化瘀。

二诊时,药已中的,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但是患者痹症日久,筋脉瘀阻还需要慢慢调理,逐渐加大活血通络力度,以竟全功,予原方加忍冬藤、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患者阵发冷汗,为心肾阳虚及卫气不固,故在附子、黄芪基础上加桂枝、芍药来温阳通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

三诊时,经过两次调理后,患者症状大为改善,效不更方,继续予四妙丸加减巩固疗效;患者口舌生疮,口干口臭,又有畏寒,有上热下寒之象,予去附子、黄芪等温热之药,加交泰丸以引火下行、交通心肾。

启示:本病例体现了李灿东教授的“五辨”思维:一、辨人:62岁,女性,患病5年余,所以用药时需考虑勿攻伐太过;二、辨症:周身关节疼痛,双下肢沉重,时有灼热,口时干不苦,舌偏红苔腻,湿热症状明显;且患者久病,踝以下冷,出汗后乏力,脉细右沉,已有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的虚象;三、辨证:风湿热痹,肾阳不足,证属上热下寒、虚实夹杂;四、辨病:痹病;五、辨机:风、湿、热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主要病机。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易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痹阻筋脉、肌肉、骨节,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肿胀、酸楚、麻木。外邪侵袭机体,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痹症日久,正气耗伤,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症候。此案证虚实夹杂,属湿热痹阻兼有肾阳不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兼以补气温阳治之,处方用四妙丸化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