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详情

29

2020.10

俞慎初教授儿科临证治验举要
浏览:2108次时间:2020.10.29


俞慎初教授从医60载,不仅精通内妇科,而且对儿科疾病诊治也积有丰富经验,其儿科临证,注重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精详,诊病细致,治疗既按法守方,又灵活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兹将俞教授儿科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一、诊病精细入微

俞慎初教授临证尤为重视小儿病候诊视,他每治一患儿,必先认真地望形观色,详察各种异常变化,如小儿的神态、面色、眼神、涕泪、毛发、皮肤、二便、口唇和舌苔,并按年龄不同分别诊视脉象和指纹,然后合参脉证,审因施治。例如发热的小孩,俞教授每察看耳后、胸背和四肢,检查有无疹点;咽喉和颈项部是否异常;询问发热时间,汗出情况。如伴有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则诊为外感;对于腹泻病儿,多检查皮肤干湿,诊按腹部有无胀气,飮食情况,尤其注意观察和询问泻下的粪质,如见大使稀溏,色淡不臭,夹有不消化食物,多为伤食泻;泻下稀水洋,粪下深黄而臭,或带黏液,为湿热泻;下痢清稀、洞泄不止为虚寒泻。又如小孩脐周腹痛,时作时止,常进一步诊察有无舌面小红点、面部白斑,下唇内颗粒样小点及粪便检查,以帮助诊断蛔虫症。可此可见,俞教授诊察病情精详之一斑。

二、治疗匠心独具:

1、用药精简轻灵:俞教授认为,儿科用药必须顺应小儿形质娇弱、脏气清灵、病因单纯的特点,力求药味精简轻灵,切忌用药猛烈,杂药乱投。俞教授临证,每次处方均在10味药以内,用量也偏轻,除键脾胃药物外,一般在3克至6克之间,以轻巧取胜。例如治外感热病,常用桑叶、菊花、薄荷、银花、连翘、竹叶等数味轻清透泄之品而获效。又如治一例惊泻患儿,仅以钩藤、夜交藤、山查、神曲、谷麦芽、水牛角七味药,予服三剂后症状明显改善。治小儿习惯性便秘,常用桑椹、胡桃肉二药饨服取良效。对于如山栀、黄芩之类的苦寒药物,他主张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克),病愈即停用,以防克伐阳气,损伤脾胃。

2、治法方便易行:中药味苦,婴幼儿服用较为困难,因而俞教授临床常采取简便的用药方法和小儿易于接受的药膳治疗。如治婴幼儿湿疹,常用银花、土茯苓、苦参、白藓皮、甘草等煎汤外洗,并以三黄散扑撒患处,又嘱家长给绿豆汤飮服。如治脾虚久泻证,俞教授每予以患儿服用自拟的“四味健脾散”(山药、茯苓、芡实、扁豆各等量,研粉),每次一匙,加面粉三匙,白糖适量同饨。又如小儿麻疹不透,则用芫荽9克单味水煎,随时饮服,以促其透发。麻疹收没期邪热伤阴,咳嗽咽干,常用荸荠六七粒、鲜芦根30克、甘蔗60克,水煎化茶饮。方法简便,效果很好。

 3.方药运用灵活:俞教数临证数十年,儿科用药经验丰富。例如对小儿癫痫、惊厥等神志疾患,善于从痰论治,灵活化裁导痰汤、温胆汤,临床每获佳效。常用有半夏、陈皮、茯苓、远志、胆星、天竺黄、钩藤、菖蒲、琥珀等。

对于小儿久咳又无兼他症者,俞老重视理气和温化。认为小儿久咳常因不能忌口、多食冷飮所致,如一味采用清肺热法,很难获效。俞教授每从理气和温化入手,运用止嗽散加减(荆芥、百部、杏仁、浙贝、半夏、陈皮、紫菀、茯苓、炙草)而取良效。其中陈皮一药,俞老每用之,认为陈皮长于温化痰湿、调理肺气,与其他配用,效果很好。俞教授治咳方中所用甘草,多以蜜炙,是取其温化之功。

俞教授治小儿外感发热,十分推崇紫雪丹,常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用紫雪丹作为退热药。其认为本品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之长,用于小儿热证,具有服药简便、退热迅速、疗效稳定、且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优点,是儿科退热的上品。 俞教授常嘱患儿家长备有此药。

俞教授认为,小儿夜寐欠安、吵闹不宁,常是小儿肝热的临床表现,他每用清热平肝、息风安神的地龙干、小春花(阴地厥)、钩藤、蝉衣等加入他药中配合使用。

俞教授治小儿蛔虫症,主张驱虫与健脾并施,认为患虫症小孩,多伴有脾胃虚弱、营养不良之候,若单用驱虫杀虫法,每能更伤其脾胃。故他常在健脾益胃的参苓白术散或四君子汤中加乌梅、榧子、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治之。对小儿胆道蛔虫病用药,俞教授则选用苦辛酸的药物如胡黄连,川椒、乌梅等治之,疗效甚佳。

三、重视饮食调理

俞教授多宗北宋儿科名医钱乙的“若使小儿安,需要三分饥与寒”之说,强调对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和顾护,反对家长的过分溺爱。他十分重视小儿的饮食调理,常指出一些儿科疾病,常因平时饮食不当所致。虽然小儿生机旺盛,处在发育阶段,水谷精微所需较多,然而婴幼儿脏腑柔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平时饮食如稍有不慎,则容易造成脾胃损伤。尤其是现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冰箱必备,零食冷饮充足。家长又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每以小孩多食善饮为佳事,任其食用,不加节制,常导致脾胃失运、消化功能紊乱。临床多见食积腹胀、腹痛吐泻、厌食等证。又如小儿久咳,也常因冰箱冷饮未能节制所造成,小孩咳嗽又常服冷饮,寒邪每由咽喉犯肺,加剧肺气失宣,致久咳不愈。所以临床中俞老常嘱家长要注意小儿饮食调理,食物冷热适中,合理喂养,切勿过饥过饱。若善调饮食,能使药物治疗获事半功倍之效。

四、病案举例

1、外感高热:崔×,女,7岁。1992年11月20日诊。 患儿四天来反复发热不退。今晨体温达 39. 7℃,伴头痛、鼻塞、流黄涕、咽喉肿痛, 口干纳差,溲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诊为风热感冒。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

处方: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蔓荆子各6克,鬼针草、鱼腥草、车前草各12克,桔梗、薄荷各5克,甘草3克。三剂,水煎服。

前药服一剂后汗微出,翌日体温降到37.5℃,又服二剂后,热退,咽痛减轻 胃纳仍差。前方加牛蒡子6克、谷麦芽各10克。又进三剂后症状消失,纳食增加。

按:本例外感高热 俞教授以银、翘、桑、菊、薄等药清热解毒、疏风透表;又配以治咽痛的经验方“四草桔梗汤”(鱼腥草、鬼针草、车前草、粉甘草、桔梗)清肺泄热、解毒利咽;并用蔓荆子散风热止头痛。全方疏风清热解毒作用显著,故服一剂热即降,二诊后诸症悉平。

 2、急性腹泻:詹×, 女,1岁4个月。1992年6月8日诊。患儿腹泻2天,泻出稀水样便,色黄而臭,每日6~7次。身微热,今晨体温37.8℃,口渴纳减,腹胀,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指纹青紫。证属湿热内蕴肠胃。治宜清热利湿。处方:葛根、薏苡仁各6克,黄芩、黄连、神曲、山楂各5克,铁苋、淮山药各10克,甘草2克。三剂,水煎服。每剂头次煎均分三次服。上方服后热已退,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粪稍稠,昨日大便2次,小便增多。按上方加茯苓6克,又连服三剂后,腹泻已止,腹胀亦消,余症除。

按:本例为湿热之邪移热肠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见腹泻,故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湿热,以葛根芩连汤为主治之,并加铁苋、薏苡仁、以增强清热利湿之效。因兼腹胀和泻下粪臭,故配以山楂、神曲以消食导滞。方中加淮山药一味,不但该药性涩能止泄泻,而且善补脾气,可防止清热苦寒药克伐脾胃,所以俞老治婴幼儿腹泻,淮山药是常用之药。

3、小儿遗尿:刘××,男,8岁。1992年1月2日诊。患儿夜间遗尿已二年余,每夜遗尿l~2次,多则3~4次,伴神疲形瘦,倦怠肢冷,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脉细缓。证属肾气虚寒,膀胱失约,治宜温肾益气,固摄缩尿。拟内金缩泉丸加味。处方:鸡内金、桑螵蛸、金樱子各10克,乌药、益智仁、复盆子各6克,淮山药、黄芪、谷麦芽各15克,甘草2克。四剂,水煎服。前方服后遗尿著减,4天间仅遗尿1次,精神尚好。又嘱其按原方再服七剂后,夜间巳无尿床。半年后随访,遗尿未再发。

按:《灵枢·本输篇》有曰:“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俞教授诊治本病遵从经旨,以“遣溺多虚”立论,治法多用温补。如本例肾气虚寒、膀胱失约之遗尿症,俞教授着眼于温肾缩尿,运用经验方“内金缩泉丸”加黄芪为主治之。该方是以古方缩泉丸为基础,并加入善于固涩止遗的鸡内金和温肾缩尿的复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组成。全方标本兼治,故临床应用每获佳效。



网站导航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就诊流程
交通位置
返回顶部